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用研究
更好释放新时代共享经济的信用红利
依托网络平台发展起来的共享经济模式,其特点就是让资源拥有者、使用者和平台运营者、管理者在互不认识、互不见面的条件下就可以完成整个交易活动,通过平台连接将原本熟人间的分享扩大到陌生人之间。由于平台交易双方彼此是陌生的,交易的产生始于信任,交易的成败与否和是否可持续都源于信用的存在与否。
锻造失信惩戒“利剑” 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近日,税务总局向社会公布新一批税收违法“黑名单”并推送联合惩戒,同时撤出案件229件。这是2014年10月以来,税务总局第14次公布税收违法“黑名单”。在参与联合惩戒各方共同努力下,税务部门持续推进税收违法“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探索出了一条失信联合惩戒的创新路径,为构建税收共治格局奠定了坚实...
如何提升中国评级标准体系的竞争力
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发布的7号公告标志着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外资评级机构开放政策正式落地,中国评级机构与穆迪、标普、惠誉等国际“三大”的同台竞技已成定局。与此同时,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渐有暴露,甚至不乏曾获得中高信用等级的发行人发生违约,在此情况下各界对国内信用评级标准的关注日益提升,尤其...
征信大数据链的形成与应用探讨
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征信业的发展也需要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变革。征信机构在积累征信数据的同时,也需提升自身数据存储能力,丰富存储数据维度,增强数据分析能力,提升数据处理速度,从而促进自身和征信业向一个崭新的数字化时代迈进——大数据征信时代。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征信信息保护的立法完善
征信体系作为解决信贷活动中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信用风险的制度安排,在维护金融安全方面正得到到重点关注。但是,由于大数据在征信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民间第三方征信机构随之兴起,导致现有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之下数据挖掘等技术形成的征信信息没有得到法律上的认可。由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导致互联网金融整顿尚未...
完善信用体系 发展共享经济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共享经济的发展。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把共享经济作为“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领域之一。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发展共享经济”,并明确指出这个“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对信用监管的再理解
关于信用监管一词,国家信用规划纲要出现了3次,一是在建设目标中,提及到2020年,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二是在卫计领域信用建设部分,提及切实提高药品安全信用监管水平;三是在互联网领域信用建设部分,提及大力推进网络信用监管机制建设。信用监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信用监管体制是否建成是衡量...
电信和互联网行业信用管理的原理、机制和特色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建立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和失信名单,实行信用管理,使多年来行业管理观念、思路和手段为之一大变。《办法》对信用管理理念的阐释和具体制度设计,具有认知恰当、标准明确、操作简便等特点,将信用管理的制度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别具一格。不良名单和失信名单,适用于电信和互联网企业,将...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运行状况研究
为了配合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2014年3月1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正式上线。这是我国互联网上第一个国家级的工商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的主要内容有各类市场主体的注册登记、许可审批、行政处罚、年度报告、抽查结果等信息,供公众免费查询。这意味着我国监管方式的创新,标志着企业信用机制的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大数据为诚信体系建设提供新契机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在于构建新的诚信秩序,而构建新的诚信秩序应着力于顶层制度设计。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步入大数据时代,这为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诚信体系建设要从大数据理念出发,重塑诚信秩序和社...
文章搜索